1、污水處理廠工藝流程和構筑物
主要班組:中心控制室、污水處理班、污泥處理班、總變電站、化驗室、機修班、庫房、司機班。
2、危險源的辨識與分布
據污水處理廠設計和運行情況,重大危險點源危害主要有:
1、職業中毒危險源分布情況。
2、觸電危險源分布情況。污水處理廠是用電大戶,設計有高低壓變配電系統,設備的控制箱300臺套左右,操作人員在維修和操作過程中,由于操作不當、設備故障及接地防雷保護系統不再安全狀態時容易發生觸電傷亡事故。 主要部位為:高低壓變電所、進水泵房配電室、加藥間配電室、鼓風機房配電室、紫外線消毒渠配電室、污泥控制室配電室、脫水機房配電室、中心控制室、設備控制箱 3、火災危險源分布情況。污水處理廠除工藝構筑物外還配套建設附屬構筑物,構筑物中不僅存放易燃物品,而且建設材料也具有可燃性,當構筑物電源老化、雷擊、電器使用不當、使用明火作業及其它不安全行為時會發生火災危險:庫房、綜合辦公樓、高低壓變電所、培訓樓、進出泵房、機修車間、鼓風機房、加藥間、污泥控制室、脫水機房。 4、爆炸危險源分布情況。在污泥消化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沼氣不僅是有毒有害氣體,而且是易燃易爆氣體,因此,工作人員進入消化池、沼氣柜、污泥控制室區域時工作時必須在采取有效措施,由保衛安技部門開具動火令后方可作業。生產過程使用的帶有高壓容器或管道的設備(脫水機房空壓機、鼓風機、高密度泵)由于安全裝置失效可能發生爆炸事故。 5、溺水危險源分布情況。污水處理的過程需要一定的停留時間,處理構筑物的有效水深一般有3~6米,人落入后由于水中含有有毒有害氣體和污泥,可能造成溺水傷亡事故。主要構筑物是:進水格柵渠道、沉砂池 、初沉池、生反池、二沉池、消毒池(渠)、進出水泵房集水池、儲泥池。 6、墜落危險源分布情況。污水和污泥處理的構筑物具有容積大的特點,為保證處理過程實現重力流,在高程設計時構筑物頂部一般距地面2~3米,部分構筑物將達到10米以上,構筑物的池深一般也有3~7米,操作人員不慎墜落池內或地上,可能造成摔傷事故。主要構筑物是:進水格柵渠道、沉砂池、初沉池、生反池、二沉池、消毒池(渠)、泵房集水池、儲泥池、消化池、沼氣柜、污泥料倉。 7、機械傷害危險源分布情況。污水處理是機械化、自動化生產流程,每座污水處理廠有上千套機械設備(粗格柵和壓榨機、細格柵和壓榨機、初沉池刮泥機、鼓風機、二沉池刮泥機、加藥泵、消化池投泥泵、脫水機進泥泵、高密度泵、行車、電動閘門),其轉動部件會對人員造成機械傷害,天車吊裝的物品或鋼絲繩斷裂會造成起重傷害。
3、危險源的管理與控制
1、職業中毒危險源的控制措施:1、設置有毒有害氣體探測儀、自動報警儀器,配安全帶、安全繩、空氣呼吸器安全器材和個人防護用品。2、作業和搶救時必須戴防護面具、防護手套。3、設必要的通風設備。4、在危險源處設安全警示標志。 2、觸電危險源的控制措施:1、定期檢驗、檢查電器設備。2、加強驗電器、絕緣靴、絕緣手套、絕緣橡膠等絕緣防護,做好接地保護。3、定期檢測防雷接地系統。4、安裝漏電保護器。5、使用符合規范的電器設施。6、編制安全操作規程,堅持電工操作人員的崗位培訓,持證上崗。7、在危險源位置設安全警示標志。 3、火災危險源的控制措施:1、定期檢驗、檢查、維修、更換消防器材和設備。2、定期檢消防系統、構筑物設施的情況。3、定期更換滅火器。4、使用符合規范的消防設施。5、實行動火令制度。6、加強人員培訓。7、在危險源處設安全警示標志。 4、爆炸危險源的控制措施:1、定期檢驗壓力容器、壓力表、安全發、壓力泄放裝置。2、加強電器設備運行維護。3、定期檢查、檢測危險源。4、編制安全操作規程,加強人員培訓。5、在危險源處設安全警示標志。 5、溺水危險源的控制措施:1、定期檢修防護欄桿。2、配備安全帶、安全繩、救生圈、救生衣等救生器材。3、及時清除池上走到的積水、積雪和雜物。4、編制安全操作規程,加強人員培訓。5、在危險源處設安全警示標志。 6、墜落危險源的控制措施:1、定期檢修爬梯、防護欄桿、踢腳板。2、配備安全帶、安全繩、救生圈、救生衣等救生器材。3、及時清除池上走到的積水、積雪和雜物。4、加強人員培訓,提高注意力。5、在危險源處設安全警示標志。 7、機械傷害危險源的控制措施:1、定期檢驗、檢查設備傳動部位。2、加強外露運動部件安全防護裝置。3、定期檢測天車、叉車等特種設備。4、加強田車、叉車特殊操作工種人員培訓,持證上崗。5、編制安全操作規程。6、在危險源位置處設安全警示標志。 污水處理過程的安全控制,應根據安全風險的狀態進行有效地提示。要采取必要的技術和工程措施,強化設備設施的維修維護,保障設備設施處理良好狀態。 加強班組安全管理,落實崗位安全責任制,嚴格執行安全和技術操作規程,以保證正常的生產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