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BAF工藝?它在污水廠中的應用效果真的好嘛
在污水生物處理工藝的發展和應用中,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一直占據主導地位。隨著新型濾料的開發和配套技術的不斷完善,與活性污泥法平行發展起來的生物膜工藝技術得以快速發展,并研究開發出各式各樣的生物膜工藝技術,其中曝氣生物濾池應用范圍最廣,最具發展前景。
曝氣生物濾池(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簡稱 BAF)是20世紀80年代末在歐美發展來的一種新型的污水處理技術,它是由滴濾池發展而來,并借鑒了快濾池形式,在一個反應器內同時完成了生物氧化和固液分離的功能,不需設置二沉池。
世界上首座曝氣生物濾池于1981年誕生于法國。隨著環境對出水水質要求的提高,該技術在全世界城市污水處理中獲得了廣泛的推廣應用,目前,在全球已有數百座大小各異的污水處理廠采用了BAF技術,并取得了良好的處理效果。
BAF工藝原理和形式
雖然BAF具有多種操作方法和應用形式,但基本應用原理是相似的。從本質上來看,曝氣生物濾池是固、液、氣三相共存的生物膜處理工藝,屬于接觸氧化和過濾相結合的新興的廢水好氧生物處理技術,也可以說是普通生物濾池的變形方式。 影響BAF運行的因素
(3)蜂窩或波紋板濾料,一種較為新型的濾料,一般采用玻璃鋼或塑料。
合理設置氣水比
對于曝氣生物濾池來說,在其運行過程中,氣水比數據的設置十分關鍵,直接影響著濾池的運行效果。
曝氣能夠為微生物提供溶解氧,還能快速擴散有機物和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產物,減少濾料堆積,促進生物膜及時脫附。如果氣水比過低,就會嚴重影響有機物的溶解效果;如果過高,就會使得沖刷強度太大,影響有機物降解并增加能源消耗。資料顯示,曝氣生物濾池最為恰當的氣水比是3:1,最佳水溫在15℃。
確定好氣水比后,檢查水路與氣路通暢與否,再進行填料和掛膜。一般來說,自然掛膜比較適合夏季使用,且需要水中具有較高的可生化成分含量;接種掛膜比較適合水中可降解微生物較少的情況,運行過程中要加強對有機物濃度的監測,完成掛膜大約需要一個月,只有可降解有機物去除率達到20%~30%,就可認為掛膜完成。
加強運行維護
在曝氣生物濾池運行期間,由于生物陶粒濾池會受到微生物的敏感性影響,必須要加強管理與維護。
首先要確保濾池水環境良好,防止因為濾池負荷發生較大變化,導致濾池運行不夠穩定。同時,還要確保供氣穩定、充分,因為溶解氧是細菌生長的必要條件,只有曝氣充分,才能促進其生長。
其次要嚴格按照相關規范要求來進行反沖洗。反沖洗過程中,因項目處理量比較大,需要的時間長,要做好規劃和安排,以確保水池的有效性。為了增加曝氣生物濾池的運行周期,降低反沖洗頻次與能源消耗,最好是應用BAF工藝來預處理水,減少雜質和SS進入曝氣生物濾池。
結語
曝氣生物濾池具有占地面積小、建設運行成本低、效率高、抗沖擊負荷等優點。在污水處理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然而,盡管曝氣技術發展迅速,但仍有一些問題需要解決。
生物濾池的濾料需要根據進水水質的實際情況和水廠的實際運行情況進行適當的選擇,以達到最佳的處理效果;當進水中的氮、磷濃度達到一定值時,曝氣生物濾池的脫氮除磷能力需要進一步加強;磷含量高,需要增加后續處理裝置;同時,是否選擇合適的運行參數也是決定曝氣生物池處理效率的關鍵。